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的,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息的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按经济内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的类别名称。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当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科目和科目之间在内容上不能相互交叉。


  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

  首先,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其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再次,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方便,财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1.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的不同,可划分为,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五大类。
  2. 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不同,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1.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或总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 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或子目,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五大类。

  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对象化的费用归为成本类科目。收入和非对象化的费用归为损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归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为了总括而又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在会计实务中既要设置总分类科目,又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简称总账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是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提供的指标比较具体详细,是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有些总分类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比较广泛,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先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再设置明细科目。


  1. 结合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特点并适应经济的要求;
  2. 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并保持相对稳定;
  3. 做到既全面完整又不相互重叠;
  4. 便于分类、排列和编号。

或,

  1. 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 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 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 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二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 区别:账户除了以会计科目作为自己的名称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表明经济内容外,还能反映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和变动后的结果。
  • 专业知识/会计/会计科目/会计科目.txt
  • 最后更改: 2014/10/25 02:06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