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当时称为“齐政楼”。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旧址偏东重建,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

鼓楼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

在二层原有更鼓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一年24个节气。现小鼓都已散失,仅残存大鼓一面。这面大鼓直径约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刀痕累累,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日本军队砍的。

鼓楼是元、明、清三朝北京城的报时中心。鼓楼击鼓报时,有一定的规律。每晚7时“定更”,击鼓两通,共108声,以后,每个更次都击鼓两通108声,直至五更(晨5时)击最后的“亮更”鼓。击鼓时也有一定的节奏,至今北京仍流传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鼓楼上原来还有一座宋朝的铜壶滴漏,被用来当计时器,当时钟、鼓二楼击鼓撞钟均以此为度。到了清朝改用时辰香计时后,漏壶计时法才废止。

  • 北京/古迹/鼓楼.txt
  • 最后更改: 2020/12/28 14:21
  • craneink